一、請簡述都蘭診所實習看到的工作內容。
一般門診業務:從前端開始,幫病人消毒雙手、測量體溫血壓、詢問COVID相關接觸史、類流感症狀,到進診間看病(從病人主訴著手問診、做鑑別診斷、訂定治療計畫)、接受醫師處方檢查治療(抽血、打針,診所還有攜帶式超音波、內視鏡、心電圖機,及開立藥物帶回)及向病人解釋藥物使用、收取醫療費用等。
居家醫療:診所醫師、護理人員、個管師、居服員、社工師、日照中心、其他進行在宅醫療的人員等,會時常開會討論個案,甚至每個個案都有建立Line群組(裡面包含個案家屬、診所醫療人員等)方便聯絡,並依照病人就醫背後的困難點進行分析,然後根據病人病情嚴重程度、是否有管路需要定期維護更換、傷口照護需求等,規劃訪視行程,定期去個案家追蹤。藉著居家訪視可以了解個案家的居家環境、照護條件、生活習慣和家庭支持等,能仔細了解個案的需求及構想解決方法,試著讓這些就醫困難的長輩能盡量獲得足夠的醫療資源,改善個案及家屬的生活。
巡迴醫療: 在興昌、隆昌、泰源等醫療資源缺乏的地方設立定點的醫療站,定期提供門診服務,另外也有交通車接送行動不便的長輩到醫療站,甚至有瑜珈老師會在現場帶著長輩做運動,整個候診區儼然成為一個有別於檳榔攤、文健站、日照中心的居民互相交流的場所。
二、社區診所和醫院的門診不同之處為何?
大醫院每個門診時段都要面對幾十甚至上百個病人,平均分散下來能和每個病人談話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分鐘,光是處理眼前的問題可能時間都很緊湊,更別說要仔細去探討病人背後就醫的困難點,或是深入了解病人的醫療習慣。
社區診所面對的是各種疑難雜症,是民眾生病率先會前往的地方(同時也是相對好取得的醫療資源),是真正的第一線。而且比起醫院專科化分工,讓病人常常跑不同科的門診,診所因為規模小、醫師人數少則比較常做醫療整合,可以讓病人少跑幾趟(畢竟有些長輩可能行動交通不便就很難常常回診)
三、居家醫療和醫院醫療的不同之處為何?
執行醫療的地點不同、從居家環境了解病人就醫及治療的困難處
居家醫療機動性較高:比起醫院定期回診追蹤,居家醫療有著24小時聯絡的機制,若有需要,簡單的診療包、藥箱就能出發看診,不過精密的檢查和更進一步的治療還是需要轉往大醫院才能執行
四、在宅支援診所和一般社區診所差異?
更了解個案:從居家訪視、居家醫療比起一般診所能看到更多個案就醫的困難處,了解真正的醫療需求,對於個案的認識也更多,追蹤更完整,同時醫病關係也比較緊密
24小時line群組聯絡:方便隨時諮詢及視情況前往個案家提供醫療服務(包含醫療評估、處置及轉送等等)
五、說一個故事,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案例。
是一對老老父母照顧老孩子的案例,因為個案智能發展遲緩,所以長期由父母持續照顧著到大,到了個案家,明明是個很開放的空間,但一到室內就聞到超濃厚的煙味,經過訪問才知道,兩個父母都有抽菸的習慣,甚至是在我們戶外交談的過程中,先生上支菸才抽完沒多久馬上就開了菸盒抓起第二支菸準備點菸,我們有勸先生先別抽,結果先生就離開會談躲在屋內繼續抽了,個案本身沒抽菸,但是長期暴露在
二手菸的環境下,濃濃的痰音是全程訪談都聽得見,更別說聽診能聽到典型的rhonchi了。面對這情況林醫師還是仔細地對個案做了PE和開立處方,而且為了方便老母親拿藥,醫師安排母女兩人的藥物在同一天回來補充。而對於這兩位老菸槍父母,感覺當下也很難叫他們開始戒菸,只有多勸他們少抽,而且在戶外抽菸就好。
六、對診所見習安排之建議
希望有更多時間追蹤個案和進行個案討論,就好像最後一天余醫師花時間和我們討論一樣,能從不同角度去看到病人的需求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