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來到都蘭診所以前,對於「在宅醫療」並不熟悉,初步的想法就是醫生到家裡頭替病人看診,因此想藉由實習的機會進一步了解在宅醫療的運作模式。此次的實習分為四大部分:社區診所、在宅醫療、巡迴醫療、社區藥局與巷弄長照站,所見所聞皆是珍貴的教材,幫助我思考未來可以朝哪個方向更加邁進。
一、社區診所
在我的感覺中,都蘭診所的門診服務有著濃濃的人情味,醫師非常了解來看診的每位社區居民,除了關心他的疾病狀況以外,更會與病人小聊幾句,了解他目前的生活狀況有無新的變化。當遇到經評估後,需送往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的病人時,也有完善的轉診作業,直接幫助病人聯絡其想前往的醫院,更替病人掛好號,方便病人前往看診。相較於醫療資源豐沛的都會區,社區診所展現出醫療資源整合與連結的重要性,幫助病人在第一時間規劃好往後的流程,讓病人免於為了看診不知何去何從。設身處地的為病人著想,是我在都蘭診所看到的最大感動。
二、在宅醫療
在宅醫療是本次實習的重點之一,我們跟著醫師、護理師到每位住在偏遠地區,就醫困難且有需求的病人家裡看診。一開始,護理師會先替病人量測體溫、血壓、血氧,而醫師會仔細看病人的整體狀況,包括聽診、皮膚的完整性、解便狀況、足部狀況等等,更會留意病人平時的生活情形、運動頻率與方式、進食狀況、生活環境等,並與主要照顧者或是照服員討論照顧情形,針對有需求的病人,招集相關人員舉行家庭會議,將有需要討論的照顧或健康問題開會討論,並擬定日後處置計畫,透過這種直接與個案本人、家屬的對談,不僅讓他們更了解醫療處置方向,更幫助個案與家屬傾聽彼此的想法,一起朝對個案有利的方向努力,也減輕家屬的照顧負擔。從前認為在宅醫療是醫師去病人家看病,現在我才體悟:醫療人員到宅不是看「病」,而是看「人」,就如同電影《回家》中提到的:「要看人,別看病」,站在病人的角度,給予適合他們的。
三、巡迴醫療
都蘭診所亦有巡迴醫療的服務,到臺東醫療資源較不足的地區,提供一週一次或兩週一次的看診服務。在實習中,我們前往巡迴醫療的地區包含長濱、隆昌、泰源等地區,讓就醫較不便的居民,可以就近看診及領藥。另外,若是第一次來就診的民眾,會先詳細了解他的平常就醫狀況、疾病史與家族史、飲食喜好等,對病人有初步的了解後,再做進一步的疾病診斷。在巡迴醫療的實習中,我也看到社區互助的重要性,透過社區居民間的認識與了解,協助醫師找出有就診需求的個案,讓有就醫需求,卻無法出門的民眾亦有機會享受到同等的醫療服務。
四、社區藥局與巷弄長照站
實習的最後一日,我們來到詠康藥局與詠康巷弄長照站,了解社區藥局、居家藥師與巷弄長照站的實務內容。很感謝陳藥師與師母的分享,與我們暢談許多實務經驗與想法。謝謝陳藥師告訴我們:「到他生活的第一現場,才能真正了解他的生活是如何影響他的健康。」我們往往著重在如何依照疾病狀態調整藥物,卻忽略去了解病人究竟是如何生活與服藥。理解病人的生活模式,再依照他的狀況進行適合的衛教,如此的衛教內容才能真正解決他面臨的問題,且能讓他謹記在心,願意執行。
詠康巷弄長照站則是一個充滿溫度的空間,這個空間就像家中客廳一般,讓長輩們能夠齊聚一堂從事有趣的活動或課程。長照站的活動繽紛多元,有藝術創作、聚餐、旅遊、講座等等,因地制宜的課程設計,更能吸引在地長輩們的目光,也給予長輩更多的彈性與空間,讓長輩與他人或與自己相處,有機會傾聽內在的聲音。很喜歡師母告訴我們的一句話:「照顧好健康的老人,讓他們正向的經驗去影響更多人。」
真的很慶幸當初選擇來到都蘭診所實習,讓我有機會看到不一樣的醫病互動模式與社區居民的生活情形,雖然只有短短一週的實習時間,但有別於過往的學習與工作經驗,在這裡獲得的知識與經驗是獨一無二的。這些我所見的、體會的、感動的種種,都將內化成一點一滴的養分,幫助我跳脫原本既定的框架,在醫療照護或社區共榮的方面上,有更多元的思考與想像。
Comments